本港首隻自主研發的生物抗癌藥金氨素(BCT-100),獲證實可緩解類風濕關節炎等免疫系統疾病,今年奪得奧地利科研大獎,將與維也納大學合作展開人體臨牀實驗。BCT-100研發人、康達醫藥行政總裁鄭寧民說,有關藥物的17年研發之路不易走,公司2007年進駐科學園,但園內無臨牀實驗設備,要赴海外尋外援,欣見科學園現計劃加建相關實驗設施,期望更多港產生物科技公司突圍。
BCT-100能分解癌細胞賴以生存的氨基酸「精氨酸」,將癌細胞「餓死」,主要針對黑色素瘤、肝癌、前列腺癌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。研究去年取得突破,一名參與美國臨牀實驗的末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療程後,完全消除體內癌細胞。鄭預計今年會完成第一期臨牀實驗,若順利完成第二期實驗,即有機會面世。
餓死癌細胞 調節免疫細胞
除抗癌領域,團隊首次證實BCT-100有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,能調節失調免疫細胞,減低炎症風險,研究獲奧地利Christian Doppler Laboratory Award大獎,將伙拍維也納大學組成聯合實驗室,在當地展開人體臨牀實驗。風濕病科專科醫生李家榮說,近年已有類似生物製劑,但屬外國研發,期望有港產公司取得「零的突破」,讓病人多個選擇。他表示本港約有3萬至4萬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,藥費視乎病情用藥,每年可達6萬元或以上。
鄭寧民說本港生物科技發展有兩大難題,一是資金,二是配套,因藥物研發可需10年以上,「香港投資者多不熟悉生物科技,憂慮風險而卻步」。他慶幸自己是內科腫瘤科醫生,可憑醫學界人脈「搭路」獲注資。
喜見科學園辦實驗室 盼助港研發
至於硬件上,鄭說以美國食品及藥物監管局(FDA)為例,藥物註冊前要先經動物毒理測試,再進入第一至第三階段人體臨牀研究,科學園雖有實驗室可供使用,但只支援研發,未有動物實驗室及生產符合GMP(優良製造規範)認證、可用於人體實驗藥物的設備,團隊要自資數百萬元設置實驗室。
對於政府撥款科學園添置相關設備,鄭形容是喜訊,因初創公司難有財力自設臨牀實驗室,盼有更多港產公司跑出。由2001年走到今日,鄭說至今仍「日日擔心」,「萬一藥物最終不能面世,公司便要倒閉」,但「高風險高回報」(high risk high return),也努力放手一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