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乳癌基金會 - 癌症資訊網


單靠手術切除,成功機會甚低,且復發機會很高


初患乳癌的病人,可能認為進行全面乳房切除手術,會嚴重影響外觀, 亦對化療的副作用和駭人的電療感到懼怕。至少以我的經驗而言, 大部分病患者對透過施行手術,切除腫瘤並不介懷。然而, 手術後所進行的化療,可能維持數個月,並非大部分患者所喜歡的。誠然,乳癌化療的可怕之處在於其所引致的後遺症。對大部分患者而言,噁心、嘔吐、嘴疼痛、腹瀉或脫髮,足以令他們顫抖, 更不要提及迅速衰老和月經停止。對醫生而言, 更為重要的問題,是化療有危害心臟和晚期白血病的風險, 兩者均可致命。縱然如此, 當前的醫學是支持採用輔藥化療的,因為可減少復發,以及早期乳癌死亡的機會,我會在以後詳盡闡述。

對大眾和曾進行化療的婦女而言,化療的副作用可謂耳熟能詳,我不會在此作討論。可肯定的是, 靠賴現代的醫療技術, 這些副作用是可處理的。當我面對乳癌病人不同的病徵時,我將集中選擇輔藥化療。從科學的角度而言,輔藥化療的優點,一般是減少復發機會的百分率和死亡風險,這取決於不同因素。在美國, 減少一個百分點的風險, 每年便可拯救六千個生命。然而,對個人而言,風險減少一至兩個百分點,特別是年長的病患者,並無太大關係。

歷史上, 在七十和八十年代,Giovanni Bonnadona早期在米蘭試驗,第一次展示輔藥化療在減少復發機會的百分率和死亡風險的效力。這些治療效果在所有隨後的"牛津" 分析已被重覆證實。這所謂經典的Bonnadona CMF (Cyclophosphamide/ Methotrexate/Fluorouracil) 經過至少六個療程, 在十年間減少風險大約百份之二十五至三十。這些早期的米蘭試驗,為手術後以化療治療乳癌奠定基礎。

八十和九十年代則由Methotrexate (m)所取代,它曾是CMF 中最微弱的, 與Adriamycin 或Epirubicin (A 或E), 組成一組稱為anthracyclines的藥物,那時最常用於治療乳癌。美國人喜歡採用Adriamycin, 而歐洲則傾向選用Epirubicin,特別是法國人和加拿大人。新簡稱如FAC 或FEC s 被開發了, 藥物隨後在隨機化的試驗中,顯示較CMF優勝,進一步改善和減少數個百分點的風險,對結正面乳癌患者特別有效。在九十年代初期,NSABP在美國進行試驗,顯示AC (adriamycin 和cyclophosphamide) 的四個療程,相等於CMF六個療程。對於癌症醫生和病患者而言, AC 的四個療程是更具吸引力,因為它可在少於三個月內完成,而毒性是可忍受和較易處理的。

一種在九十年代引入,稱為 Taxanes (T)的新藥物組合, 當中的paclitaxol和taxotere 打破anthracyclines壟斷, 成為治療乳癌最普遍的藥物。在前臨床研究中,由赤柏松樹提煉的Paclitaxol,以及taxotere,一種paclitaxol 的半合成形式,顯示較anthracyclines更為優勝。這taxane 好處隨後在輔藥設置的臨床試驗被證實,並報告在CALGB (癌症和白血病B組) 試驗: CALGB 9344 和CALGB 9734 。在試驗中,完成AC 的四個療程後,加入paclitaxol 的四個療程。在9734 試驗中,每兩週作一次AC 和Ts (藥量密集),亦以GCSF跟進預定的藥量。。每二週療程證實較每三週CALGB 9344優勝,可進一步減少四至六個百分點風險和改善生存機會。在歐洲大陸, Taxotere 與AC合併形成TAC, 當與FAC隨機比較,TAC較 FAC優勝, 更進一步證實在anthracycline加入taxanes 的好處。

我的做法是首先將病患者劃分為結陽性和結陰性小組。三十五歲以下的病患者,不論腫瘤大小和結狀態,均立刻被分類為粗略的預後小組。三十五歲以上的結陰性患者,腫瘤大小在一厘米以下的,幾乎不需接受輔藥化療, 除非是III級變異及多焦點lymphovascular 入侵。結陰性患者,腫瘤大小逾一厘米, 特別是那些出現有害腫瘤特徵,譬如undifferentiation 和lymphovascular 入侵,或陰性激素狀態,可考慮輔藥化療、加AC x4 或FAC x6。而密集藥量如每CALGB 9734, 一般會推薦予結正面患者, 特別是那些有腫瘤undifferentiation, 高數量正面結, 陰性激素狀態,以及強的cerB2 陽性的。

誠然,以上討論僅是概括的考慮而已。一位慎密的癌症醫生,不會只根據患者腫瘤大小、它的變異 、lymphovascular 滲透、淋巴結狀態、激素和cerB2 狀態,以計算復發風險。他會仔細考慮患者的年齡, co 病態, 個人意願和期望,並與輔藥化療理論上的好處作平衡。

最後,我的結語是,縱然我們現在擁有更有效的反嘔吐藥物,和成長因素,譬如是GCSF, 以及更流行和強力的化療藥物, 譬如是anthracycline 和taxane, 化療療程仍是極為艱苦的。作為醫療保健人員,我們應給予病患者更深切的同情,以及對監測化療的副作用更為警惕。

資料來源: 癌症資訊網



更多教育文章

HER2+乳癌 腦轉移風險高 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助減復發 香港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康達醫藥科技發佈新一輪科研成果 港產抗癌藥 證可治類風濕關節炎 生物製劑 將作臨床實驗 -明報 資本壹周 - 康達醫療科技 香港人的驕傲 香港科學園專訪 (2018年), 康達醫藥科技, 鄭寧民醫生 從醫生變抗癌藥研發者 - 鄭寧民 Doctor Off Duty 港產抗癌藥突破 末期患者腫瘤消失 -明報 末期癌症新救星?內科腫瘤專科醫生創業17年研抗癌藥 -經濟日報 港研發生物抗癌製劑 治黑色素瘤 -星島日報 肺癌的傳統治療方法 持效治療 提升淋巴癌患者存活率 甚麼是HER2型乳癌? 新一代藥物無懼基因突變 成治療晚期大腸癌新希望 積極面對+藥物治療,戰勝早期乳癌 Arginine Deprivation Addresses the Achilles Heel of Cancer: Urea Cycle 香港科學園 - 對抗致命疾病獲得重大突破 康達醫藥科技重大勝利 HKSTP Conference: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Arginase PegArg1 (BCT)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肺癌並不等於絕望,綜合治療可令腫瘤縮細 從醫生變抗癌藥研發者 - 鄭寧民 港生化科技領袖 抵金山交 Poly University - 新一代治療肝癌藥物首獲美國FDA授權臨床試驗 全球華人抗癌新藥網 - 香港肝癌新藥獲國際金獎 肺癌長者可用標靶治療嗎? 研究新域 - 香港創出抗癌藥物新突破 肝癌新藥增壽命 藥物射線破壞癌細胞再施手術,綜合治療增肺癌痊癒率 港產肝癌藥餓死癌細胞 病人服一個月 腫瘤縮小一半 康達醫藥行政總裁鄭寧民醫生 - 以人為本,對抗癌症 香港乳癌基金會- 化學治療 一至三期肺癌療法 香港乳癌基金會 - 癌症資訊網 三期肺癌唔使怕 綜合療法有得醫 港 產 「 餓 死 癌 細 胞 」 藥 過 關 「餓死」癌細胞 研製新藥 獲國際發明獎 第IV期非小細胞肺癌 治療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