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产肝癌药饿死癌细胞 病人服一个月 肿瘤缩小一半


香港本土研制的肝癌生物制剂“金氨素”完成第一期临床研究,20名参与研究的末期肝癌病人中,两人用药约一个月,肿瘤被“饿死”,其中一人的肿瘤由直径约4.5厘米缩细一半至2.1厘米。该药今年3月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(FDA)批准临床试验申请,是首只获批有关申请的土炮药物,料于今年10月将进行第二期临床研究。

金氨素的研发工作始于2001年,投资额逾1亿港元。负责研发的康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郑宁民医生指,该药于今年3月获得FDA批准临床试验申请,成为首只本港自主研发并获批有关申请的药物。

今年10月第二期研究

玛丽医院于2008年至2010年就金氨素进行第一期临床研究,先于15名末期肝癌患者身上进行研究,发现病人每公斤体重注射1,600个单位的金氨素,效果最佳。研究人员其后再于20名已证明对所有现有药物无效的末期肝癌患者身上进行研究,每周为他们静脉注射一次金氨素,并每四至五周为他们进行一次电脑扫描检查,以及量度反映癌症严重程度的甲胎蛋白水平。

结果其中一名癌细胞已扩散至淋巴核的末期肝癌患者,注射金氨素四至五周后,肝脏肿瘤由原来直径4.51厘米,缩细至直径只有2.1厘米;另一名癌细胞已转移至肾上腺的病人,接受金氨素治疗后,癌细胞坏死的范围由原来直径2.56厘米,扩大至直径7.18厘米。但其余18名病人中,逾10人用药后肿瘤持续长大,余下数人则病情稳定。

负责研究的港大医学院肝胆胰外科讲座教授潘冬平解释,医学界已知肝癌细胞必须一种名为“精氨酸”的蛋白质才能生存,金氨素注射入病人体内后,可延长负责分解精氨酸的精氨酸寿命,令体内的精氨酸水平下跌,从而“饿死”癌细胞。潘说,正常细胞能用其他蛋白质代替精氨酸,精氨酸水平下降不会对正常细胞有影响。上述研究也发现,金氨素只会导致轻微副作用如腹泻。

玛丽医院将于今年10月进行第二期临床研究,以确定金氨素配合传统化疗药的疗效,日后会增加参与研究的病人数目,进行第三期研究。郑宁民说,现时也于玛丽医院儿科血癌病人身上,进行金氨素治疗的初步研究。

金氨素三期临床研究简介

《第一期》

末期肝癌病人参与测试,确定用药最佳剂量、治疗有效性及副作用

结果∶发现每公斤体重用1,600个单位药物最理想,一成病人有效,只有轻微副作用如腹泻

《第二期》

金氨素配合传统化疗药物测试,并比较只用化疗药的效果及安全性

结果∶研究料在今年10月展开

《第三期》

增加参与研究病人数目,并进一步确定疗效及安全性

结果∶研究未展开

资料来源: 苹果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