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制新药 获国际发明奖


重组精氨酸遏肝癌细胞

肝癌是本港第二号癌症杀手,每年逾一千四百人死于此病,医学界发现肝癌病例中超过四成属于末期或转移性癌症,暂时未有具疗效的医治方法。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成功利用基因技术,制成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人类重组“精氨酸”,初步临床结果显示能有效延长病人寿命,亦没有副作用,估计新药最快两年之后上市,有关研究成果更获颁发第三十三届“国际发明及创新技术与产品展览”特别金奖。

理大校长潘宗光指出,抑制肝癌细胞的“精氨酸”是首项在本港研发,以及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,是本港生物技术及制药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负责有关研究的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师梁润松指出,肝癌细胞需要吸取血液内的精氨酸才能生长,研究发现一种天然的酵素“精氨酸”,具有分解精氨酸的功效,只要将血液内的精氨酸清除,肝癌细胞便会因缺乏养分而死亡,由于正常细胞可自行分解精氨酸“自给自足”,故新药不会出现类似化疗的头晕、作呕及脱发等副作用。

梁润松指出由于天然的“精氨酸”半衰期很短,只有三至四小时,难以用作研制肝癌药物,但利用最新的基因技术,成功“改造”出人类重组的“精氨酸”,将半衰期大幅延长至五至七日,令“精氨酸”有足够时间在体内发挥功效。

猴子试验 无不良副作用

本港每年平均有一千五百宗肝癌新症,由于初期肝癌并无明显病征,待患者发现已为时太晚,末期肝癌患者的平均寿命只有不足六个月。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郑宁民医生指出,新药曾以老鼠及猴子进行试验,发现药物能有效消耗精氨酸,更没有出现不良副作用,今年三月曾有两名末期肝癌患者试用该药,其中一名患者接受七次治疗后,肝癌指数下降三分之一,癌瘤有缩小象;另一名体重达一百六十五磅的患者,接受两次治疗后病情没明显改善,现已停药。郑宁民解释新药并非对所有肝癌患者也有效,尤其对一些肝癌细胞懂自行分解精氨酸的病人,疗效不会太大,体重较高的患者亦可能要用较大剂量。

新药的第一期人类临床研究将于本月底展开,预计会招募九名患者参加,主要研究准确的用药剂量,第二期研究则会招募二十名患者参加,研究估计需时两年,理大计划稍后在内地及美国也申请展开相关的临床研究,而药物的生产将会在深圳进行。整项药物研究计划已历时四年,共耗资三千万元。





资料来源: 太阳报